阿里腾讯角逐小贷市场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史无前例的投资并购年。这轮并购浪潮的背景,是正在发生的一场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大迁徙。根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与腾讯均在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企业名单内。从两家巨头的最新动态来看,一场银行业的激战即将到来。

阿里方面透露,其将与万向一同作为发起人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业务主要方向为:结合互联网特点,以 “小存小贷”模式服务社区居民,业务开展地点初步定在上海或者浙江。

据了解,“小存小贷” 模式的受众已明确定位为普通大众,其将通过设置单户贷存款上限、严控业务范围来做好这项服务。在此之前,阿里的小贷业务并未与余额宝业务衔接,但接下来,阿里巴巴将会逐步调整相关业务,让其与余额宝一同为消费者解决投资需求。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也将在下周借助支付宝平台发行100万张额度起点为200元的网络信用卡。这是支付宝与中信银行合作的首批网络信用卡,可用于所有在线消费。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触手已逐步伸至到支付、信用卡、小存小贷等各个方面,马云构筑金融帝国的野心显而易见。

但另一巨头,腾讯方面的动作也不小,其已获得银监会批准,正作为牵头人在深圳前海成立民营银行。有意思的是,中信银行也开始与腾讯合作,推出微信信用卡。与阿里的“小存小贷”模式不一样的是,腾讯的模式更类似于“大存小贷”。腾讯、中信双方将依据其大数据能力审核申请用户的学历背景、人民银行征信记录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授予申请用户不同信用额度。

腾讯与阿里巴巴几乎同步的动作让人十分期待,接下来市场会有什么反应。这两大巨头到底谁能在这场银行金融业战争中抢占优势地位?不过小贷这类小额业务竞争是一个拼耐力的过程,谁能更持久的,坚持做到百亿规模,谁才能开始逐步走向盈利的正轨。目前对传统银行也不会造成什么冲击。不过,不管花落谁家,只要腾讯阿里两大巨头做好风险控制,其竞争对我们普通大众消费者来说,始终都是一件好事。

结语:“二马”个人色彩鲜明,造成了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投资逻辑差异化。要探究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格局,就需要审视和比较这两家公司的并购策略和逻辑。